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

張岑瑤老師演講心得 /楊家維 B10336020

演講日期】2016.03.15

【演講者】張岑瑤老師

【演講題目】服務體驗與創意經濟

【演講心得】
經過第一次的customer journey map討論後,發現其實我們還不是真正瞭解他的真正概念,在這次的活動中,我們先寫出一張persona,為的就是後面的顧客旅行地圖分析,我們一開始還是跟上次分析是一樣的,方向弄錯誤,在我們發現錯誤時,感覺有點遲,我就去查了資料,發現我們一開始的方向就錯誤了,我們應該以消費者的角度,而非業者的角度,persona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利用我們設定的腳色,實際去參與購買,從接觸到結束的過程,來分析此次消費發現什麼問題,旅行地圖是將消費者的的分析圖像化,從一開始如何接觸資訊,到購買商品,到離開商店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可以分析消費者在哪個階段,心情的起伏,分析不同狀況下的優缺點,並找出適合的解決方式,這種分析方式是跟以往之前不同的,也幫助我未來在思考產品或是其他設計時,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來探討。

【提問與答覆】
我們從一開始接觸資訊時會有很多種管道,在製作旅行地圖的時候是否都是以單一管道的體驗下去分析呢? 然後分析完一個管道在繼續分析下個管道?

【延伸閱讀】
https://designtongue.me/%E5%A6%82%E4%BD%95-%E5%BB%BA%E7%AB%8B%E9%AB%94%E9%A9%97%E5%9C%B0%E5%9C%96/

看了這篇文章後,我更了解到顧客旅行地圖如何製作了,製作地圖的優點有下列
  1. 定義其專案並建立產品規劃藍圖(road map)
  2. 定義出創新的機會點
  3. 了解目前的顧客體驗
其中還提到了加入產品信念,加入顧客對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信念。從你所分析的資料中萃取顧客在想些什麼?並將相似的想法分類、群組。接著,用標籤為每個群組命名(標籤代表了所有想法的 “集合" ),而這些標籤代表了使用者對於產品或服務的信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